首页 > 分类信息 > 安康 > 正文

平利:双脚沾泥土,一身庄稼香

文章来源:光讯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0-10 08:14:00

  陕西光讯网(陈力)在平利县的乡野里,经常会看到一个上了岁数的人骑着自行车奔走,到田间地头为农户送技术、解难题,他就是退休大半年了的农技专家陈显耀。“忙习惯了,闲不下来,老乡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土地,双脚不沾泥,看不到庄稼,就感觉不舒服。”陈显耀乐此不疲。

  陈显耀1958年出生在平利西河的农民家庭,1977年9月考入安康农校,1981年7月毕业参加工作,先后在平利县魏汝区农技站、县农技站(中心)、县蔬菜技术推广中心、县绞股蓝技术研究与推广中心、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事农技研究、示范及推广工作,2018年10月退休前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总农艺师。

  “农业技术不能停在书本案头,而要放在田间地头。”参加工作伊始,陈显耀就树立了这样的信条。工作的近40载春秋,蹲点是陈显耀的主要工作内容。挽起袖子、脱掉鞋子、放下身子、磨出茧子、做出样子,他用“五子登科”精神感化老乡,把一项项先进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用实例说话,靠科技增收。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出生农家的陈显耀更是见不得有人饿肚子。上世纪末,面对平利境内山大沟深、灾害频发、粮油稳产增产难度大的问题,他集成应用综合技术,先后在高中低山的3乡8村,建立了“两高一优”千亩丰产方和万亩示范片,平均比方外和片外亩增产18%和12%以上。在中高山片区,他手把手教农民做营养钵,用坑道育苗移栽,解决了玉米秋封问题,并把玉米地膜覆盖技术迁移应用到油菜、马铃薯、红薯和蔬菜等作物上,一举解决了高寒山区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在低山片区,他走村串户言传身教,指导推广水稻旱育秧和紧凑型玉米品种及甘薯综合高产技术。通过脚踏实地抓点示范,推广应用新技术,有力促进了全县粮食总产连续突破新纪录,解决了历史性的温饱问题。特别是马铃薯生产,由于种薯退化而严重成灾减产,成为不易攻克的难题。陈显耀通过艰辛研究攻关,发现种薯退化与传统种薯储藏方式造成的病菌滋生蔓延有着密切的关联关系,他从改善种薯储藏环境着手,培养绿色短壮芽,再实行育苗移栽,及时剔除病薯、病芽、病苗及病株,培育新的健壮种薯,有效控制了病菌蔓延,提高繁殖率10倍以上。根据此撰写的《马铃薯快繁除劣保优技术》一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长江蔬菜》上发表,5篇相关试验研究报告在国家级刊物《蔬菜》上发表,相关技术在全县及周边20个市县大面积推广应用。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在科学合理用肥这件事儿上,陈显耀更是农户的“田保姆”。他用3年时间,在全县建立了28个配方施肥试验示范点,研究总结出了不同区域施肥指标参数,解决了盲目单一施肥产生的不良后果。他指导多家园区和生产企业,就地取材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种养肥沼(循环农业)等有机生产技术,不仅节支增收十分明显,还树起了生态品牌,打造了高端产品,走上了良性发展路子。

  “不能只图个肚儿圆,还要让老乡们口袋鼓。”为了解决农民的“钱袋子”问题,陈显耀通过考察学习,提出了发展庭院经济、做大特色产业的构想。他自己出钱租赁县农场耕地4.7亩,进行大棚蔬菜、瓜果和经济作物种植试验研究。取得成功后,他带着成果在城周边的金华、二道河、龙古等村抓起了高效农业示范点,使亩产值实现了1万元再到2万元的大跨越,为全县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典型示范,他被农民亲切地称为“科技财神”。为了给农民打造长远的致富项目,他在城关镇龙头、龙古等村蹲点,实施了国家绞股蓝标准化示范县项目,主持编写了《无公害绞股蓝综合体》和《绞股蓝疫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两部地方标准,极大提升了绞股蓝种植水平,使得绞股蓝干茶每亩产量提高了20%左右。

  做事儿“匠人心”,传帮带“热心肠”。陈显耀每年帮带基层农技人员2名,为农广校、培训会授课120学时以上。他还汇集多年学习研究成果,主编出版了15万字的专著《巴山区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集锦》,成为基层农业工作者和生产者不可多得的“活手册”。醉心农技,造福乡亲,陈显耀先后获得省市政府科技进步奖和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12项,并荣膺“安康市首批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但他没有把自己当作“专家”和“明星”,始终情系陇亩,双脚沾泥土,一身庄稼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