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杰 发布时间:2025-04-01 12:30:33
在巍峨峻拔的群山之巅,悠悠秦岭的终南腹地,有一条绵延63公里、宽深各1.7米的“人工天河”盘曲在悬崖峭壁之上,它是洛南人民自立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是洛南人民砥砺前行,奋勇争先,不断创造更多伟大功绩的动力源泉,它的建成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艰难历史彻底改变了,这就是闻名于世的精神丰碑洛惠渠。
它始建于1958年,是洛南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用最原始的工具一锤一锤、一锨一锨开挖出来的,它比河南林州的红旗渠还早开工两年,被洛南人民誉为“生命之源”,至今滋养着洛南儿女,成为当地生产生活的重要水资源,洛惠渠的宝贵精神也被广泛流传,成为激励洛南人民在新时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敢于创新的精神寄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我们要积极汲取洛惠渠宝贵精神,将它世代传承,努力践行于干事创业中。
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不屈不挠精神。在资金极端匮乏、工具极其简单、环境及为艰难的条件下,时任县委书记的冯培智、县长张东义无反顾的带领洛南人民想方设法筹资,就地取材办厂,亲自带领技术人员在悬崖峭壁上勘测每一个关键标点,丈量每一处必经之路,与群众齐心协力,用血肉之躯与自然抗争,终于开凿出一条生命之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我们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没有深厚的人生阅历,但我们有一颗爱学习、善求知的赤热之心,有积雪囊萤、不耻下问的精神和勇气,要时刻保持求知若渴,虚心请教,敢于尝试,善于总结的习惯,始终树立积跬步达千里,积小溪成江河的高远目标,主动适应当前环境,在基层党建、防汛救灾、社会治理、移风易俗等工作中努力提升综合本领。
传承钢浇铁铸,毫不畏惧的越挫越勇精神。面对巨大工程,极端地势,极简设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精心筹划,靠前指挥,亲自带领大家一起干。成立洛惠渠工程建设指挥部,采用军事化管理,用最原始的铁锨笼筐、钢钎铁锤,一点一点向前开凿渠沟,遇到沙石区,刚开凿好的沟渠不一会就让流沙落石覆盖,但大家不气馁,修一段用木板树枝盖一段,争分夺秒向前推进;在悬崖上捆着绳子进行凿渠作业,打眼放炮,在乱石中飞奔着点燃炮捻子,他们“白战太阳晚战星,洛惠渠上争英雄”,所有人都在农家屋子、河滩地里用茅草打地铺,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出这一伟大工程,这种艰苦创业的豪情壮志,坚毅顽强的斗争精神,不仅创造了人间奇迹,更铸就了不朽的精神丰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我们在学习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挑战和突发事件,这就需要我们始终坚定信念,牢记宗旨,坚守初心,沉着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清晰思路,明确方向,拿出破釜沉舟,踏石留印的勇气和锐气,在困境中展现出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
传承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的可歌可泣精神。工地条件艰苦,物资极为匮乏,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却能够凝聚几万名群众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作业,他们就地吃住,自制炸药、自烧石灰,战严寒、斗酷暑,先后炮炸老虎嘴、劈开龙山岩、削平鸡冠山、抢通流沙台、巧凿“神仙洞”,打通了悬崖26处、峻岭29座,历经3年的不懈努力,建成了全长63公里的人工“天河”——洛惠渠,有效解决了40里梁塬10多万人口及6万多亩耕地的用水难题,在这场巨大的开凿工程中,洛南儿女展现出了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干部,我们更应注重团结协作,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效果,面对全县组织工作承担任务之多、责任之重、标准之高,面对“千万工程”党建观摩点打造、干部任用选拔、年度目标任务考核等,每一项重大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团队的力量,这就需要我们必须保持目标同向、思想同步、工作同心、行动同力,才能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时光荏苒, 初心不改。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青年干部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前景广阔,更应该学习好传承好洛惠渠宝贵精神,并努力在干事创业中将其发扬光大,要时刻找准定位、锚定目标,勇挑重担,奋勇拼搏,在平凡的岗位上当好新时期“修渠”人,为谱写洛南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