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卢灵洛革命旧址,绘就新时期追梦蓝图


稿件来源:黄杰 发布时间:2025-06-20 10:20:34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余年的历史长河里,先后有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中原军区部队等转战商洛,许多革命先辈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埋骨秦岭深山,从19274月至194912月的20多年间共留下革命遗址126处;

  其中有一处著名的革命旧址屹立于豫陕边界的崇山峻岭深处,这便是卢灵洛县乡政府革命旧址,它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洛南县灵口镇上寺店村,距县城69公里,距灵口镇22.5公里,是1946年李先念中原突围在豫陕建立的卢(今卢氏县)、灵(今灵宝市)、洛(今洛南县)县乡政府及革命史迹的依托地。

1946年,中原解放军北路突围主力在李先念司令员的率领下,按照毛主席与中央军委指示进入陕南,配合地方武装力量,创建以商洛地区为中心的豫鄂陕革命根据地;同年8月,经中央军委及李先念和中原军区副政委任质斌批准,第四地委、行署决定成立了卢灵洛县委、县政府。

因为一位灵口镇好友邀约缘故,随和家人一起重访了卢灵洛县乡政府革命旧址纪念馆。沿着陡峭的水泥台阶一路向上,迎面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由于地处革命旧址前,这座亭子取名为“革命旧址纪念亭”,穿过纪念亭,便看到了一座楼门,楼门两边靠着院墙从左到右依次立着三块石碑,左边的一块上书“修缮祖师庙碑记”,右边的第一块上书“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旧址:卢灵洛县乡政府”,右边的第二块上书“洛南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站在此处,时光的经纬悄然折叠。恍惚间,硝烟与晨光交织的革命岁月在眼前铺展:战壕里,先辈们持枪浴血奋战,目光如炬;田垄间,他们挽起裤脚与群众并肩劳作,笑语喧天。枪林弹雨淬炼的铁血丹心,锄头木犁耕耘的鱼水深情,共同绘就根据地最温暖的人间图景......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脚下这片浸染着先辈热血的土地,既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考卷。我们当循着前辈的足迹,在蜿蜒山路上丈量初心,于红色遗迹中叩问使命;学习他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奋斗精神,传承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无私品格;以躬身力行续写军民鱼水的崭新篇章,让这份血脉相连的深情,在新时代的沃土上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重访卢灵洛革命旧址,赓续革命先辈英勇无畏、浴血奋战的斗争精神。新政府成立不久,便遭遇了胡宗南与河南邓县、内乡、嵩县、卢氏等县保安团以及商洛清剿指挥谢辅三万余人发动的“清剿”行动。在豫鄂陕边区党委、行署和军区的统一指挥和地方游击武装的有力配合下,反“清剿”斗争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历史烽烟虽已散去,精神火炬永远闪耀,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当以革命先辈为镜,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熔铸于时代使命。在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创建中夯基固本,在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进程中开拓创新,在干部监督管理中淬炼队伍,在森林防火、防汛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精耕细作。面对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人才引育机制待完善、干部监督体系需深化、应急处突能力不足等现实挑战,更应牢记初心使命,亮明党员身份,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直面矛盾,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破解难题,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魄力破冰突围。

重访卢灵洛革命旧址,传承革命先辈因势利导、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194611月,敌军悍然发动第二次“清剿”行动。面对严峻形势,第四地委、分区坚决贯彻中央“化整为零,又善于化零为整”的战略方针,迅速组织野战部队主动出击,将敌人主力诱至外线,有力配合内线反“清剿”斗争,为边区主力北渡黄河休整争取宝贵时间。与此同时,上寺店人民组建起卢灵洛第一支游击大队,广泛发动群众支援前线,灵活开展地方游击作战,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屡建奇功,用智慧与勇气书写了革命斗争的壮丽篇章。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党员干部肩负着更为艰巨的使命,组织部门作为党的建设“中枢”,承载着干部管理、监督考核、人才培育等核心职能,既是锻造政治品格的“大熔炉”,也是锤炼专业能力的“练兵场”。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既要扎根理论学习、政策研究和基层调研,从实践中汲取养分,又要在干部选拔任用、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科教人才一体化等重点工作中深耕细作,精准把握组织工作内在规律,练就识才用人、科学施策的过硬本领。更要在党内政治生活、党建品牌创新等实践中勇挑重担,在破解难题中积累经验,将组织工作平台转化为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坚实阶梯,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组工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重访卢灵洛革命旧址,弘扬革命先辈矢志为民、永葆初心的使命精神。在烽火硝烟的岁月里,上寺店人民以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长城,在一场场以少胜多的浴血奋战中,革命信念愈发如磐。村民苏俊华、王庭兰、孙玉印等无畏生死,用生命为20余名区乡干部和伤员开辟安全通道;而第一中队指导员戴绍斌等百余位英烈,将热血洒在这片热土,牛蹄沟羊堂的座座坟茔,无声诉说着那段气壮山河的历史。这场军民携手的战斗,生动诠释了人民军队与群众血脉相连的深情——正是因为人民军队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头,想民所想、急民所急,才赢得了人民群众以命相护的赤诚。 回望百年征程,从“半条被子”里折射的鱼水情深,到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日夜鏖战,再到乡村振兴道路上的躬身耕耘,为民初心始终是共产党人跨越时空的精神火炬。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肩负着赓续红色血脉的历史使命,更应将“人民至上”理念深植灵魂、见诸行动。在组织工作中,要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行动的"指南针",将为民造福作为衡量政绩的“金标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主动作为,把每一件民生小事都当作头等大事来办。唯有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才能在新时代赶考路上,向党和人民交出无愧于历史的优异答卷。

踏入“卢灵洛县乡政府”革命旧址纪念馆,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斑驳的砖墙、陈旧的物件,无声诉说着革命先烈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洛南县作为商洛革命老区的核心区域,这片红色热土上遍布着革命先辈留下的战斗印记,一处处红色遗迹不仅镌刻着党领导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更凝聚成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开展“吃水不忘修渠人、建功立业新时代”党建主题活动中,卢灵洛县乡政府、洛惠渠纪念馆等这些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愈发凸显,它们是凝固的历史教科书,是赓续红色基因的鲜活教材,每一处旧址都承载着信仰的力量,每一件文物都铭刻着初心的温度。作为新时代的传承者,我们当以敬畏之心守护这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瑰宝,既要做好红色遗迹的保护修缮,更要深挖其蕴含的精神内核,唯有让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穿越时空,融入时代血脉,才能不断激发中华儿女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更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告慰。

(作者:黄杰)

 



陕ICP备170034748 投稿邮箱:1030673130@qq.com
Copyright 2006-2014 光讯网(www.guangxun1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