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细悟全会精神 实干笃行乡村沃土


稿件来源:洛南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11-14 09:57:50


      通过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及《建议》辅导材料,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回顾国家在过去五年取得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作为一名亲身参与其中的建设者,我心中充满了自豪,同时也因自身贡献不足而深感责任重大。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有以下几点感受和体会:

      一、转变心态,在深化学习中补齐能力短板

      回首个人成长历程,从校园到职场,从乡镇到县直单位,再到驻村一线,每一次岗位和角色的转换,都是一次宝贵的历练与崭新的起点。这恰如国家发展从“十四五”圆满收官迈向“十五五”规划开篇,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总结过去,查漏补缺,更要面向未来,主动学习新精神、新政策、新技术,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特别是结合驻村工作,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为我指明了清晰的学习方向。为此,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提升:一是主动搜集信息。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系统收集中央、省、市、县各级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文件,丰富个人政策知识储备,提升信息获取与学习能力;二是善用解读资源。通过阅读权威解读、收听专家讲座等方式,深化对政策精神核心要义、实践路径和具体要求的理解,将政策学深学好;三是积极参与互动。主动参加部机关组织的“一周一写”、信息宣传、网评撰写等活动,在撰写心得体会、研讨材料的过程中,与同事交流互鉴,共同进步;四是坚持联系实际。将政策学习与基层实践紧密结合,密切关注各项乡村振兴政策在村里的落地情况,通过观察政策实效来反哺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

      二、强化要求,在实践实干中加速角色融入

      科室工作与基层驻村工作,面对的对象、场景和要求存在显著差异。科室工作强调严谨细致,而驻村工作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其评价更为直接和深刻。这就要求我必须加快角色转换,以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作风、更细的举措、更活的方法投入到驻村工作中。一是严谨细致,养成自查习惯。深刻认识到面向群众的宣传材料“白纸黑字”的严肃性,在发放前务必反复核对,确保内容准确、表述得当,维护政策的公信力;二是闭环管理,做到有始有终。对于上级交办的任务或群众的咨询求助,坚决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全程跟踪问效,并保留好过程记录,确保工作可追溯、责任可倒查;三是贴近群众,善用乡土语言。努力将抽象的政策条文转化为群众听得懂、能理解的“乡里乡音”,让党的惠民政策不仅落地生根,更能深入人心;四是扎根基层,办好民生实事。切实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将文件上的各项政策具体落实到村头巷尾、田间地头。积极关心群众“两不愁三保障”落实问题,真正沉下身、静下心,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具体事务中体现价值、贡献力量。

      三、打开格局,在服务大局中实现个人价值

      二十届四中全会聚焦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这启示我,不能将目光局限于一时一事、一村一域,要站在更高的位置审视自身工作的意义。一是要养成系统思维。将村里的具体工作,如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主动对标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省市县的具体规划,理解其在整个政策链条中的位置与作用,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二是要培养前瞻眼光。在落实当前任务的同时,密切关注国家在数字乡村、绿色发展、乡村治理等领域的新导向、新试点,思考本村可能迎来的发展机遇,为未来的工作储备知识;三是要坚守为民初心。驻村工作的价值在于将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位村民。要时刻提醒自己,手中的具体事务连接着国家大势,脚下的乡土田野关乎着现代化全局,从而在驻村工作中做出新的贡献。

      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既是对过往辉煌成就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奋斗征程的号令。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我深感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以“转心态”为起点,持续学习,弥补短板;以“强要求”为准则,躬身实践,服务群众;以“拓格局”为视野,胸怀大局,明晰方向。努力将会议精神的磅礴力量,转化为推动日常工作的具体成效,真正做到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贡献自己一份坚实而绵薄的力量。

      (作者:尚明)



陕ICP备170034748 投稿邮箱:1030673130@qq.com
Copyright 2006-2014 光讯网(www.guangxun1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