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防线的烽火堡垒 抗日“小苏区”的壮歌


稿件来源:合阳融媒 发布时间:2025-09-03 14:41:59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全面抗战岁月,中共陕西省委在《合阳工作报告》中曾明确指出:“陕西国防前线的沿河各县,为各方面注视的地域,尤其是军事、政治上居中心的合阳,更为复杂重要”。让我们循着历史足迹,重温合阳人民在黄河岸边书写的抗战壮歌。

这座岔峪口抗战碉堡,修建于抗日战争最严峻的时期。合阳沿黄河自北向南分布着榆林、岔峪、东雷等古渡口,因水流平缓成为日军可能强渡的薄弱环节。为筑牢河防,军民在渡口附近山腰构筑碉堡群,形成阻击日军西渡的坚固屏障。

1937年11月太原沦陷后,合阳因扼守黄河天险的独特区位,成为日军渡河西进的首要目标。虽始终未能突破黄河防线,但日军频繁空袭使合阳战事持续吃紧。相较于周边沿河各县,合阳驻军密集,碉堡、炮楼等防御工事更为坚固。如今,百良镇岔峪村南山、东同蹄村黄河边、黑池镇全兴寨村坡上,仍留存着多处抗战碉堡遗迹,见证着当年的烽火岁月。

危急存亡之秋,合阳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掀起全民抗日热潮。从青壮年参军入伍到百姓筹粮支前,全县上下凝聚起磅礴力量,赢得了抗日“小苏区”的美誉。

史料记载,八年全面抗战中,合阳为前线征补兵员24488人,组织支前民夫48.8万人次,调集车辆88000辆,筹集军粮47000包,募捐及优抚款达1.2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合阳人民“共赴国难、不怕牺牲”的担当,不仅守护了陕西的安全,更有力支援了全国抗战。

合阳县延安精神研究会研究员王靖:在全面抗战的八年时间里,作为前线的紧后方、后方的最前线的合阳,投入的力量最大,做出的牺牲最多,捍卫了民族的尊严,谱写了合阳人民抗日斗争的光辉篇章,并将永远激励着新时代的合阳党员和干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赓续努力前进。(王德强 宋海英 王超强 李骜骋)



陕ICP备170034748 投稿邮箱:1030673130@qq.com
Copyright 2006-2014 光讯网(www.guangxun1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