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永海:700小时的救援时长,200首诗的柔情


稿件来源:延川快讯 发布时间:2025-09-03 16:17:29


在公益与救援领域,虽无聚光灯聚焦,却有一群人以热血与坚守为绝境带来光亮。年永海——这位基层村主任兼应急救援队员,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以钢铁般的担当直面灾害,亦用细腻笔触记录人间冷暖,让“奉献”既蕴含冲锋陷阵的力量,也兼具浸润人心的温度。

f6ab762c582d73b3479832bea00ce67c.jpg

“大家”放心尖,救援总是义无反顾

作为雷霆救援队队员,灾难来临时,年永海总是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我记得有一次我爸刚截瘫在床、需人照料,但北京洪水救援指令也已经传来,这让我无比为难。”年永海回忆道,“幸好,我有一对十分支持我工作的父母,他们对我说‘娃,去吧,洪水里的人比我更急’、‘家里有我,你带上雨衣,注意安全’”就这样带着家人的嘱托,年永海连夜驱车奔赴房山。

bf77851153105726017af8eb910f10cf.jpg

抵达涿州后,眼前的景象比预想中更惨烈:街道成“河”,汽车仅露车顶,有人在二楼窗口挥手求救。年永海顾不上喝水,立刻与队员划着冲锋舟救援——转移老人时小心背在背上,生怕水凉冻着对方;搜救孩子时喊得嗓子冒烟,见孩子笑脸才松口气。十五天里,他白天搜救转移,晚上背几十斤消杀设备走街串巷,脚泡得发白、腰累得直不起来,却从未提过“退出”。

81d5c80d747a4c93a1c8ccdb0d40fa94.jpg

2024年志丹洪水救援期间,庙沟区域杂物堆积。年永海与队友在该区域半山腰开展清理作业时,遇到一户特殊家庭。“男人在外务工的了,家里就一个患有残疾的女主人,幸好这家女主人提前避险了……”谈起当时的情况,年永海很是感慨,房屋房檐损毁、彩钢房倒塌,铁皮、衣物混杂,由于场地有限还要保证受灾人的生命安全,年永海跟队员们不能借助工具,只能徒手清理。“看到女主人因为半数家产被毁,无助的落泪,我们虽然已经很累了,但是仍然坚持着,想着尽快帮她把房子周边清理出来。”年永海回忆道。

2025年吴起洪灾的消息刚一传出,年永海就和队员们即刻奔赴现场。在一处停车场,救援工作遭遇了“拦路虎”——这里的稀泥深达三十公分,黏性极强,铁锹插入后便被紧紧裹住,根本用不上力。年永海盯着泥地琢磨了好一阵,“我当时想的是,淤泥靠一个人铲不动,那人多了呢?是不是就可以成功。于是,我就抱着试试的态度,让队员们取来些雪铲朝着一个方向推刮,果不其然,我们成功了。”在年永海的指导下,原本难啃的“泥疙瘩”,没多久就被清理出一大片空地,停车场也恢复到了原本的模样。

从北京房山到涿州,从志丹庙沟到吴起停车场,年永海的身影始终出现在救灾一线。家人的理解是他的后盾,受灾者的期盼是他的动力,他用行动诠释着“担当”二字,在一次次危难中托举起希望。

573cabeedeff7b29853c28c6609a9dc9.jpg

跨界多面手:水电工的"暖",诗人的"柔"

脱掉救援队员的“马甲”,年永海依旧发着光。生活里的他,是村里有名的"水电暖男",谁家水管坏了、电路出了问题,只要喊一声,他总能第一时间赶到。寒冬时分,当独居老人的暖气不热时,他冒着严寒上门检修,两个多小时的维修时间,让他的手冻得通红,但他一句抱怨也没,反而顺手帮老人把窗户缝也封了。他说,“天这么冷,可不能让老人冻着。”

年永海的手修得了水电,也能写出细腻的诗。在救援间隙的休息时间、夜晚值守的帐篷里,甚至是救灾车的副驾上,只要有灵感,他就掏出本子记下来。“舟行浊浪里,手挽老弱行”“延川山叠翠,秀水绕村流”“不为名与利,只为一份心”……一字一句无不记录着他参加救援时的感动、对家乡的热爱、对公益事业的理解,200多首古体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满是真情实感。当这些诗歌发表在《古韵新风》《三秦文学》等平台时,无人不为他的赤子之心点赞。

作为延川县作家协会会员、延安及延川诗词学会会员,他还曾站上延川县作家协会《山花》杂志社的朗诵台,用沙哑却有力的声音念自己写的诗、纪念路遥先生;也曾跟着“延安·延川县诗词学会雅集之旅”走进会峰寨,在山水间采风,把对生活的热爱、对公益的坚守,都写进“采风逐梦寻雅趣,诗词流新颂芳华”的篇章里。

6b7f64dc59a82ac9e4a5883ff22c9dd4.jpg

不是“大人物”,却做着“该做的事”

认识年永海的人都说,他不是什么“大人物”,就是个普通的农民工、救援队员。可正是这份“普通”,让他的故事更动人、更深刻,而他也总能在“小我”与“大我”之间,作出属于自己的选择,扛起爱的责任。

7eb34e7e58b8e754379ea067f402bdd4.jpg

700多小时的救援时长,不仅是数据的记录,更是一次次“放下”后的“奔赴”,而他的奔赴也换来了大众的认可,陕西省文明办在2023年授予他“五星级志愿者”的称号。每当有人提起这个事,夸赞他的时候,他总是说:“我没做啥大事,就是做了该做的。”可正是这些“该做的事”,汇聚成了公益路上最温暖的力量。

f2f801439ec0184bdcaecd85b283fd63.jpg

伟大并非遥不可及,年永海的事迹便印证了这一点——在平凡生活中,他坚守初心、扛起担当,以行动诠释着多样的“爱”:既有防疫救援时冲锋在前的勇气,也有笔下记录人间冷暖的温情;既有“舍小家”的抉择,也有帮邻里修水管般的琐碎付出。这样的年永海让人们看到,最美公益者从不是站在高处的“英雄”,而是身边的“好人”,他们以自身的光点亮他人前路,以真诚的心温暖更多人。



陕ICP备170034748 投稿邮箱:1030673130@qq.com
Copyright 2006-2014 光讯网(www.guangxun1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