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周至县委宣传部王丽琼 发布时间:2025-04-21 10:35:52
县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强县域文化品牌,不仅是传承地方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文旅融合的关键抓手之一。
西安市周至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2025年,周至县委十八届九次全会上提出“八个新作为”,其中“围绕文化繁荣抓改革,聚力在建设文化强县上展现新作为”,将在做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打造具有周至特色的文化品牌上持续发力,持续放大地方文化的认同感、知名度和影响力,讲好周至故事,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夯实基础,筑定文化品牌根基,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有助于推动县域文化品牌发展。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把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同用好优质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完善覆盖城乡、普惠共享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进一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真正让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
▲图源:西安市周至县图书馆
周至县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化产品供给,持续开展全县群众性文化示范引领活动,精心策划举办 2025年系列文化活动。
举办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示范服务活动、“我们的中国梦一文化进万家”“送电影下乡”“戏曲进乡村”“村晚”“村BA”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文化示范引领活动推动乡村移风易俗的作用,不断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充分发挥博物馆、文博单位的教育功能,组织博物馆开展“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军营”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对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知识的解读与宣传,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塑形铸魂,提升县域文化辨识度。建设县域文化品牌,需立足本土资源禀赋,通过深度挖掘、创意转化、精准传播,形成具有鲜明地域标识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IP。
▲“秦岭·秦人·秦声”陕西省第二届乡村戏曲大舞台 图源:周至县委宣传部
周至县将充分整合地域文化资源,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发挥县文化研究中心的作用,扎实做好道文化、关学、民俗文化等研究阐释工作;提炼核心文化符号,创新推出一批具有周至元素的文旅IP,办好“秦岭·秦人·秦声”陕西省第三届乡村戏曲大舞台活动,持续打造周至秦腔等文化品牌。
推进文艺精品剧目创作,深入挖掘周至县地方特色与历史文化内涵,结合当代审美与观众需求,创作一批既体现秦腔艺术魅力,又富有时代气息的文艺精品,展现群众的精神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同时,注重创新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剧目的受众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周至秦腔等文化品牌的传承与发展,全力建设陕西秦腔“戏窝子”全域展示区。
周至县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发挥文化赋能作用,以秦腔文化、大熊猫元素、秦岭文化等核心品牌要素为引领,依托地方特色节庆活动,集中资源培育打造“现象级”文化IP;围绕核心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开发国潮文创产品,通过视频直播、全网话题营销扩大影响力,并用好自媒体矩阵,借势提升品牌声量。
激活动能,推动文化价值转化。文旅融合是文化品牌价值变现的关键路径,需通过产品创新、业态升级、产业联动,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周至县培育完善“文旅+”业态,释放文旅消费动能,优化旅游服务质量,持续以“源来周至 多来多福”为主题策划推出四季旅游精品线路,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和宣传推广,促进各景区和乡村旅游示范村持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周至县烟火巷子“北方宽窄巷、古镇不夜城” 图源:周至县委宣传部
周至县以“北方宽窄巷、古镇不夜城”为体验标签,将烟火巷子打造成为“夜经济”街区;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围绕见人见物见生活,打造非遗体验地,鼓励支持景区、企业办好周至水街·烟火巷子非遗民俗节、楼观新春古会,集中展示非遗美食、非遗展览,开展民俗体验、非遗演艺等体验活动,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传承发展。
周至县依托丰富的农文旅资源,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以体育赋能乡村振兴举办精品乡村旅游休闲系列赛事,办好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和特色展示活动,让乡村旅游“热起来”,带动乡村人气“旺起来”,促进乡村产业“兴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依托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基础,鼓励基础条件好、特色优势明显的镇、村、民宿积极创建“省级旅游名镇”“乡村旅游示范村”,形成示范带动,展现乡风民俗,助力乡村振兴;深化品质提升,督促各景区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景区服务能力,持续叫响“研学在周至、康养在周至、旅居在周至”三张旅游名片,提升文旅吸引力。
培育人才,全力护航品牌建设。为推动文化品牌可持续发展,周至县进一步加强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继续开展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培训,定期邀请行业内专家、资深从业者进行授课,确保培训内容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旅游行业服务质量。
▲周至县在烟火巷子打造中国非遗体验地图源:周至县委宣传部
一方面,周至县针对非遗代表性项目,开展乡土人才培养计划,鼓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陕西省乡村工匠、西安市高层次人才等人才项目,树立行业标杆;充分发挥老一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教化育人作用,带徒授艺,确保非遗技艺的代际传承;发挥现有非遗工坊、非遗传习所作用,将非遗技艺与旅游体验相结合,推出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为非遗提供交流传播平台。
另一方面,培养文旅宣传人才对提升文化品牌认同感、传播度,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十分重要。周至县发挥媒体“融”能量,紧扣“本土基因”,建强文旅宣传队伍,提升乡土文化认同感,形成全民参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风气,让群众转变为文化“传播者”,助力乡土文化传承与文旅产业振兴。
总之,做强县域文化品牌是一项系统工程,周至县将以公共文化服务筑基、以品牌打造塑魂、以文旅融合赋能,通过机制创新、跨界融合、人才护航,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走出一条“品牌引领、产业兴旺、文化振兴”的文旅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者:周至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 王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