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艺术 > 正文

商於古道名镇—麻街

2021-10-22 20:55:11

来源:李政权

分享到:

商於古道名镇—麻街

 

商州麻街  李政权 郭建辉

  麻街,古称麻涧,古时因周围适宜种麻而得名。麻街镇,隶属商洛市商州区,自古便是商於古道名镇,商州区西部重镇。麻街镇距商洛市州城三十华里,蓝关古道今312国道由西向东一路穿境而过。麻街,自古以来民风淳朴,历史典故随手拈来,闯王屯兵遗址,韩愈、李白、杜牧等文人墨客墨迹随处可见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现代红色文化麻街地下交通站商州独有,各种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是商於古道(312国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自古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麻街镇地处商州区西北部,东邻板桥镇,南依三岔河、金陵寺、杨峪河镇、陈塬街道办事处,西牧护关镇洪门河,北靠大荆镇砚川。镇政府驻地自愿村是商州西部黄金地域。截止2020年底,全镇土地面积84.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6000人,下辖9个行政村,68个村民小组,现镇政府驻自愿村丹江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为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生态资源丰富,全域森林覆盖率67%(全市平均值)。

  麻街地名来历,麻街曾名麻墹。《商州地名志》记载:相传明崇祯年间,此地有垄土墹,宜种大麻,曾名麻墹。唐代诗人杜牧曾两过商州,在麻街旅店内留《商山麻墹》诗文一首,后杜牧外甥裴延翰在此投店发现舅父诗文,将其录入《樊川文集》方得以传世。因此,“麻墹”地名来源悠久。

QQ截图20211022205306.jpg

麻街历史沿革清代于此设集市,故名麻街。麻墹地名虽早,但因元代以前资料散失,相关情况无法考究。据清朝王廷伊《续修商志》(1655年)记载,明万历年间(1573-1619),商州分为二十六里(里:明代县以下的基层行政单位)。清顺治五年(1648年)减为十六里,麻墹为其中一里。明洪武年间(1368)设西安府商州麻墹里;明洪武七年(1374)降州为县,设华州商县麻墹里;明成化十三年(1477)设西安府商州麻墹里。清初设西安府商州附廓里;清雍正三年(1725)设陕西布政司直隶商州附廓一里。民国初期,沿里甲制度。民国二年(1913)设关中道商县附廓一里;民国十三年(1924)设商县西区麻街保;民国二十三年(1934)设商县西区麻街联保;民国二十七年(1938)设商县第四区黑龙口镇第一保;民国三十年(1941)年设商县文明乡,乡公所设乡长1人,副乡长1人,专任干事1人,乡丁6人,公役2人。设民政(兼经济)、警卫、文化3股,每股设主任1人,民政股和警卫股主任均由乡队副兼任,文化股主任由中心学校校长兼任。新中国成立初以驻地取名麻街乡。1951年设商县七区麻街乡;1953年设商县十三区麻街乡;1956年设黑龙口区麻街乡;1958设商县前锋公社;1958年年底设商县麻街公社麻街管理区;1961年调整建制时改设麻街公社,隶属原黑龙口区治辖。1962年设商县黑龙口区麻街公社;1984年体制改革时设黑龙口区麻街乡,辖朝阳、丹阳、中流、自愿、齐塬、王湾、五星、雷凤、王河、老庄10个行政村,并将原辖区的肖塬、高潮、红湾、铺上、高岭庙、坡口等6个行政村划出增设肖塬乡。1997年5月撤区并乡建镇时,将原麻街乡、肖塬乡合并,改设麻街镇至今。

区位优势麻街是商於古道沿线一个镇街和站点,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据《直隶商州总志》记载:清初官府在麻墹设立了镇市,设立了麻墹铺、仙人铺等铺司,其中塘汛一处设在麻墹铺。(塘汛:明清时驻军警备的两种大小不同的关卡,泛指关卡。)麻街川沿线有古树塬、大悲岩、南山睡仙、五姊妹山、香炉山(显神寨)、熊耳山北峰、三官庙、药王庙、石咀庙、闯王寨、仙人沟烽火台、胭脂关邵家岭烽火台、二龙山关帝庙、仙娥湖景区等遗址和景观。

 QQ截图20211022205343.jpg

麻街一直是古驿道上来往官民商旅观光、旅游、歇脚之处。 物麻街的先民大多由古道上来往的移民迁居而来,明中前期移民已不可考,明嘉靖时期因华山大地震和商州虎患匪患等多方影响,麻街川人烟稀少。据考证,最早的先民为明朝中后期陆续迁入王坡底的王姓、罗沟的张姓、郭家湾的郭姓等,其余先民大多数是清朝时期先后迁入麻街定居。民国时期,商州西部地方势力武装割据,几度更迭。最早是樊从义、任振芳统治麻街、黑龙口(今属牧护关镇)一带,后来樊、任被人枪杀,黑龙口由周文美、华生辉的统治,麻街由李世华据之。民国31年(1942)6月,国民党第八师出动一个营的兵力“围剿”李世华。李逃脱后,于1943年辗转陕北柳林镇,投靠中共关中地委,在陕北柳林镇“德记店”学习锻炼,1944年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5年1月受关中地委领导委派返回家乡,在麻街成立“麻街地下交通站”,1946年6月成立交通站党支部,李世华任支部书记,先后秘密发展党员20余人,并在中共陕西省委派员协助下,成功接应、安置“中原突围”来到商州(时称商县)的中原军区首长郑位三、陈少敏、顾大椿等五人,接应护送刘庚、汪峰、王力、薛兴军等200多名党和地方的领导及共产党员。1948年11月,李世华率领370多人在麻街宣布起义,赴湖北郧县参加剿匪斗争。李部后改编为商县支队,李世华任队长,1949年7月参加了解放商县的战斗。解放后,李世华在商洛军分区工作,后转业到地方工作。文革中受到迫害,粉碎“四人帮”后被平反,1983年去世。李世华故居现建有“中共麻街地下交通站”红色教育基地。

麻街英模:李世华1948年11月商县支队长,1983年去世。解放战争时期,商洛游击队二十三支队队员王安民(麻街红湾人),1946年12月被杀害于野人沟;商县游击支队副班长王绪明(麻街齐塬人)、队员王忠喜(麻街五星人)1949年4月在商县孝义湾因战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排长吴少金(麻街红湾人)1953年6月朝鲜战争牺牲。1982年,麻街朝阳人赵守启、雷凤人张晓存、五星人吕生银曾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麻街小学教师郭应兵荣获陕西省“山区模范教师”称号。麻街人苏会安老师在商洛师专获得“副教授”职称,段立庆老师在商州师范获得“高级讲师”之称。凤甲寅,祖籍陕西商州麻街雷风六组风家村。凤甲寅红军老战士1月20日凌晨4时20分无锡最后一位逝世,享年96岁。

 QQ截图20211022205414.jpg

凤甲寅的革命故事:1923年6月13日出生于陕西省商州市麻街镇凤家村(今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麻街雷风四组)。1936年12月参加红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25军第75师政治部宣传员;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688团宣传队宣传员、卫生队卫生员;新四军第3师第10旅688团卫生队室长,第10旅医院医疗队队长,第10旅教导队卫生处处长、医务处主任;解放军103医院副院长,92医院副院长等;1982年离休。2018年9月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之际,一本精选102位抗战老战士口述的资料《烽火记忆——百名抗战老战士口述史》,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中就有凤甲寅的回忆录。3岁时丧父、家境窘迫,凤甲寅生前在《烽火记忆》中回忆,他只读了3年私塾后,大约9岁开始到同宗姓的当地地主家当长工放牛,虽然很苦,但幸好这家地主能让他吃饱饭。1936年12月,13岁的凤甲寅随乡人赶集,遇到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北上陕北的红25军途经凤甲寅的家乡,于是和乡人一起报名参军。因年龄太小,虽经指导员力劝,但他执意参军,就此告别了母亲,加入了革命队伍。值得一提的是,凤甲寅的二哥凤铁工1933年也参加了徐海东所部红军,后在作战中牺牲。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凤甲寅随部队渡黄河、入山西,平型关战役时当起了宣传队宣传员,之后部队转战河北平山县打起了敌后游击,他又转岗当起了卫生员,在医训班边学边用。这期间,在山西张店、武郎,河北古有山,以及南进淮海……他多次参加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皖南事变后,凤甲寅所在部队改编入新四军,1942年12月已是团卫生队室长的他,经团长亲自介绍发展入党。1955年授衔时凤甲寅被授少校军衔。抗战胜利时,凤甲寅已是团卫生队队长,随部队进驻山东。解放战争时期,凤甲寅先后担任华东军区第七后方医院副队长、队长,参加过苏中战役、豫西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在苏中七战七捷中,不分昼夜抢救伤病员,荣立三等功,并被评为模范党员。全国解放后,凤甲寅历任苏北军区十五步兵学校(扬州)卫生处副处长、第103医院副院长(1953年从常州迁往福建永安)、第722医院代理院长(福建福清)、第92医院副院长(福建南平)。他经常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以长期在作战部队和体系医院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为军队人才培养和医院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1982年凤甲寅离休后,仍心系军队、心系人民,继续发挥余热,始终以一名老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生活简朴、自觉参加组织生活。

QQ截图20211022205447.jpg

凤甲寅83年革命生涯中,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15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201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主要工程

1970年商县全县开建“一路两库”工程,一路是指麻街岭开山公路,两库是指二龙山水库和南秦水库。麻街开始修建麻街岭公路和二龙山水库两项工程,修麻街岭公路工程必须先修麻街桥,1971年元月开工修建麻街桥,桥体为石墩空心板结构,桥长74.6米,高4米,净宽7米,1972年元月竣工。硬是在麻街岭半山腰,开山取石凿出一条通道来。商於古道原公路在修建二龙山水库时连同王湾子、梁塬子两个自然村淹入二龙山水库库区,库区的丹阳村(店子)、铺上村(段湾)、邵湾村(红湾)、高潮村(下王湾)的部分群众分别迁往城区以东各村和外地。1975年开始了王湾挖东岭工程,麻街乡发动全乡劳力錾东岭,计划挖断东岭让丹江河直接从王湾东岭处流向齐塬河道,在王湾和王斜河湾处建造百亩良田,最后未成功,但麻街人的愚公移山精神,麻街精神值得弘扬和学习,后东岭开挖处建成了312国道,取直国道缩短路程。1994年4月22日312国道麻街岭隧道贯通,12月15日312国道商州小商塬至商州城区二级公路及麻街岭隧道竣工通车,麻街交通条件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麻街各村村名的来历:

2016年初经村级结构调整,辖肖塬、湖新、中流、朝阳、自愿、齐塬、五星、雷凤、王河9个村。(文中一下介绍中将丹江河流经麻街镇管辖地域河段称作麻街河)

肖塬村

肖塬,原有肖姓居住于土塬之上,故名肖塬。肖塬村原名野人沟,又名野人峪。秦始皇废书坑儒,关中部分文人逃往商州,僻居此沟,当地人称外乡人为野人,故名野人峪。晋永平年间,董景道知天下将大乱,隐于此峪,弹琴赋诗以自娱,寿终于此,遂改为仙人峪。后当地人仍以野人沟名之。

肖塬村位于麻街镇东北部,东邻板桥镇板桥村,南接湖新村,西、北连王河村,村委会驻坡口。

1958年名肖塬生产队,1961年名肖塬大队,1984年更名肖塬村,2002年村级规模调整时,将原高岭庙村、坡口村并入该村至今。

辖高岭沟、红眼岭、雷家台、闵家沟、闵家院、坡底口、上张院、田家村、王家院、下张村、肖家河、小沟、薛家台、岩河沟、袁家院、枣园沟、周家塬17个自然村。

高岭沟,因山顶有一庙,名为高岭庙,村庄位于沟内,故名。

红眼岭,地处山顶,两边突出,中间低凹,得名豁垭岭,后演变为红眼岭。

雷家台,雷姓人居住于坡台上,故名。

闵家沟,闵姓人居住沟内,故名。

闵家院,闵姓人居住,形成院落,故名。

坡底口,位于坡底沟的出口处因而得名。

上张院,张姓人分居两院,此院居上,故名。

田家村,田姓人于此建村,故名。

王家院,王姓人于此居住,形成庄院,故名。

下张院,张姓人分居两院,此院居下,故名。

肖家河,肖姓居住在野人沟河畔,故名。

小  沟,此处为野人沟内一小支沟而得名。

薛家台,薛姓人居住于台上,故名。

岩河沟,地处山沟,傍山岩,临小河,故名。

袁家院,袁姓人居住于此,形成院落,故名。

枣园沟,此沟古时有枣树成园,故名。

周家塬,周姓人居于坡塬上,故名。

田家村,田姓居住,形成村庄,故名。

张坡底,张姓建村于山坡下,故名。

岩河沟,地处山沟,傍山岩,濒小河,故名。

堰沟口,位于小沟出口处,周围修堰多条,故名。

店  沟,此沟系古代北乡人来往城区的古道,闵姓于此开店,故名。

庄庄沟,此沟最早张姓居住,后迁走,留下庄基种田称庄庄沟。

楼房沟顶,王姓人家早年在沟内修建了上层住人,下层养牛的房子,当地人呼为楼房沟。

麻  沟,马姓居住沟内,曾名“马沟”后演变为麻沟。

薛家村,薛姓居住,形成村庄,故名。

对门沟口,地处袁家院对门取名。合作化时建村沟口,故名。

袁家村,袁姓建村,故名。

湖新村

仙娥湖周边高潮、红湾、甫上、丹阳四村合一,取名湖新村。

湖新村位于麻街镇东部,东至二龙山,西邻中流村,南接上河村,北连肖塬村。

辖堡子沟、段家湾、凤家山、甫北、甫南、郭家堂、郭家沟、后坡、雷山、庙跟、沙沟口、邵湾、石家院、史家沟、西坪、徐家台、寨沟、赵坡、祝凹19个自然村。

堡子沟,王姓为防匪,于此建村筑堡以自卫,故名。

段家湾,清顺治年间施姓于此开店,曾名施家店,后施姓搬走,段姓居住于此,更名段家湾。

凤家山,凤姓人居住于山坡上,故名。

甫北,由原刘家村和河北两个自然村合并而得名甫北。

甫南,由原河南和南坡两个自然村合并,取名甫南。

郭家堂,郭姓建村,村旁有祠堂,故名。

郭家沟,郭姓建村于山沟内,故名。

后坡,位于王湾之后坡上,故名。

雷山,雷姓建村于山坡上,故名。

庙跟, 在“五圣庙”旁,故名。

沙沟口,位于沙沟出口处,故名。

邵湾,邵姓居于麻街河湾处,故名。

石家院,石姓居住,形成院落,故名。

史家沟,史姓建村于沟内,故名。

西坪,赵姓居于偏西的小块平地上,故名。

徐家台,徐姓建村于坡台上,故名。

寨沟,因古代群众于此沟建村设寨防匪,故名。

赵坡,赵姓居于山坡上,故名。

祝凹,祝姓居住山沟低凹处因而得名。

中流村

中流,明清时名郭家湾。因村东有山咀伸入丹江之中,突兀而起,原建有神庙,匾曰:“中流古阁”,取中流砥柱之意。

中流村位于麻街镇东部,东邻湖新村,南接凤山村,西连朝阳村,北至肖塬村。村委会驻郭家湾。

1958年名中流生产队,1961年名中流大队,1984年更名中流村,沿用至今。

辖郭家湾、老虎渠、东沟、西沟、麻街岭5个自然村,

郭家湾,郭姓立村于麻街河湾处,明朝末年得名。

老虎渠,相传郭湾大沟东坡上有老虎洞,以前老虎常出没于此渠,故名。

东沟,居住地处郭湾大沟东支沟内,故名。

西沟,居住地处郭湾大沟西支沟内,故名。

麻街岭,位于麻街河南山岭上,故名。

朝阳村

朝阳,新中国成立初取名朝阳,原名麻街,麻街街道所在地。相传明崇祯年间,此地有垄土墹,宜种大麻,曾名麻墹,清代于此设集市,更名为麻街。

朝阳村位于麻街镇辖境东部,东邻中流村,南连凤山村,西至自愿村,北接王河村,村委会驻麻街桥头南。

1958年名朝阳生产队,1961年名朝阳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更名朝阳村,沿用至今。

辖崔家河、党沟口、害沟、罗台、坪里、张院、正沟7个自然村。

崔家河,以崔姓人为主,居住于河边,故名。

党沟口,原有党姓居住于党沟出口处,故名。

害沟,此沟坡陡水急,傍山均是挂牌地,雨涝起洪,冲刷成灾,天旱禾苗干枯,故名。

罗台,罗姓居住于坡台上,故名。

坪里,村子建于一块平地上,故名。

张院,张姓人居住,形成村院,故名。

庙槽沟,此沟原有土地庙,地形似槽,故名。

自愿村

自愿,新中国成立初取名自愿,原名王坡底。

自愿村地处麻街镇中部,东邻朝阳村,西接齐塬村,南连熊耳山村,北至王河村。村委会驻西湾村。

1956年名自愿生产队,1961年名自愿大队,1984年改为自愿村,沿用至今。

辖北沟、东湾、西湾、南湾、东塬5个自然村。

北沟,位于王坡底北边一条沟称北沟,和南沟相对。东邻朝阳村孔沟,西邻齐塬村桐树沟,南邻东湾村、西湾村。

东湾,位于王坡底东侧,地处河湾而得名;东邻朝阳村西,西邻西湾村,南邻312国道,北沿北沟。

西湾,位于王坡底西侧,地处河湾,故名。为自愿村村委会驻地,东邻东湾村,西邻麻街水文站,南邻312国道,北沿北沟。

南湾,位于丹江南岸西部一湾道处,故名。东邻朝阳村,西邻东塬村,南邻金陵寺镇北岭,北沿丹江河。

东塬,地处坡塬,原有董姓居住,得名董塬,后演变为东源,东邻南湾村,西邻齐塬石家村,南邻齐塬罗岩村,北沿丹江河,村后靠五指梅山。

王坡底,王姓居住,地处山坡脚下,故名。

南沟,王坡底对面,麻街河南一支沟内,故名。

沙河,此沟坡陡流急,雨季起洪,泥沙俱下,故名。

北沟顶,王坡底北边北沟沟顶,故名。

齐塬村

齐塬,清初以齐姓来此地居住于土塬,故名。

1958年名齐塬生产队,1961年名齐塬大队,1984更名齐塬村,沿用至今。

齐塬村位于麻街镇西北部,东邻自愿村,西接五星村,北连王河村,南至熊耳山村。村委会驻本村塬头。

辖连沟、罗岩、齐塬、石家村、桐树沟、王沟、王斜7个自然村。

连沟,此处有两条支沟紧紧相邻,中间有一棵大橡树,树大叶茂,落叶铺盖于两条沟口,连成一片,故名。

罗岩,四周为高壁绝崖,像一个罗圈,故名。

齐塬,清初以齐姓来此地居住于土塬,东邻桐树沟口,南接丹江河。

石家村,石姓家族在此居住,形成村庄,故名。北邻丹江河,南靠连沟,西邻黑岩,东邻东塬。解放前中共在此建有麻街地下交通站,2015年在原地建成红色教育基地。

桐树沟,清初,因生长桐树而得名。北接洪门河,西邻富家沟,东邻白沟,南接312国道。

王沟,王姓居住于山沟内,故名。

王斜,村内姓王者居多,地形从东南向西斜,故名。西靠五星村,北邻丹江河,东接公路。

齐家塬,齐姓居住,地处路旁土塬之上,故名。

五星村

五星,新中国成立初取名五星,原名竹园子村。

五星村位于麻街镇西,东邻齐塬村,西连雷凤村,北至洪门河村,南接熊耳山村。

1958年名五星生产队,1961年名五星大队,1980年划分为五星大队、王湾大队,1984年名五星村、王湾村,2003年1月,2村合并名五星村,沿用至今。

辖王湾、富家沟、李家圪崂、竹园子、南塬、窑坡岭、河南村7个自然村。村委会驻竹园子村。

竹园,清初居民傍竹园建村,故名。丹江河,312国道村前经过,东与李家圪崂相接,西与雷凤村三组相连,北与富家沟相邻,南与河南村相望。

窑坡岭,清初居民建窑烧木炭于坡岭上,故名。村落以西而建,东与齐塬村五组相连,西与雷凤村一组接壤,北与河南村,南塬村相邻,南与金陵寺镇西岭村连畔。

王湾 ,清初王姓居于河边一大湾地旁,故名。位于丹江河两岸,312国道从村前经过,北与五星村富家沟相接,东与齐塬村二组、三组相邻,南与五星村三组李家圪崂村相连,西与李家圪崂村连畔。

南塬,清初立村于丹江河南岸平塬地带,故名。位于丹江河南,东与河南村相连,西与雷凤村一组相接,北与五星村四组竹园村相邻,南与窑坡村相依。

李家圪崂,李姓居住在低洼地带,故名。位于丹江河北岸,南岸,312国道从村后经过。东与五星王湾村相连,西与竹园村相接,北与富家沟相邻,南与河南村相依。

河南,村民立村于丹江南岸而得名,全村被罗家沟渠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北李家圪崂隔河而望,西与南塬村相连,南与窑坡岭相邻。

富家沟,清初,居民以栽种核桃、板栗勤劳致富;故名。东与五星村一组相连,西与牧护关镇红门河村相接,北与雷凤村相邻,南与五星村四组相依。

上塬,位于李圪崂村上部土塬,故名。

腰堽,位于富家沟中部,故名。

橡树底,此地原有一棵大橡树,人烟傍树,得名。

柯贾圪崂,柯、贾两姓居于低洼处,故名。

安沟口,地处安沟出口处,故名。

罗家沟,罗姓居住沟内,故名。

梨凹,位于山沟低洼处,原有大片梨树,故名。

雷凤村

雷凤,雷姓雷家村和凤姓凤家村合称,故名雷凤村。

雷凤村位于麻街镇西,东、南接五星村,西连三岔河镇灯塔村,北牧护关镇洪门河村。

1958年名雷凤生产大队,1961年名雷凤大队,1984年更名雷凤村,沿用至今。

QQ截图20211022205525.jpg

辖北河、杜家圪崂、凤家村、古树塬、雷家村、南坡、染房、任家村8个自然村。

北河,位于麻街河北岸,故名北河。

杜家圪塔,杜姓居住于土圪塔上,故名杜家圪塔;

凤家村,村内凤姓居多,故名凤家村。

古树塬,地处丹江河东岸土塬上,原有数十棵年代久远的杨柳,故名古树塬。

雷家村,雷姓在此地居住者众多,故名凤家村。为雷凤村村委会现驻在地。

南坡,位于麻街河南岸土坡上,故名南坡。

染房,最早有李家祖上人开染布作坊于此地,后形成村庄,名染坊,遂演变为染房。

任家村,任姓居住于此建村,故名任家村。

肖塬,肖姓人居住于坡塬,故名肖塬。

王河村

王河,王姓立村于河畔,故名王河。

王河村位于麻街镇最北部,东邻石墹川村,南连朝阳村,西至磨沟庙村,北接普陀村。 

1958年名王河生产队,1961年名王河大队,1984年更名王河村,2002年老庄村并入该村,沿用至今。

王河村位于麻街镇最北部,东邻大荆镇石墹川村,南连朝阳村,西至牧护关镇磨沟庙村,北接大荆镇普陀村。 

辖陈沟、冯沟、高岭沟、圪崂子、苦拖沟、老庄沟、林沟、王河、连沟、缠沟、喻家沟、王下沟12个自然村,村委会驻王河村。

陈沟,此沟以前住过姓陈的大户人家,故名。东邻王河村一组,西邻王河村三组,南邻王河村三组,北邻本组五村。

冯沟,最早冯姓居住于此,故名,东邻王河杨家院,南邻苦拖沟,西邻牧护关镇磨沟庙村,北邻薛家院。

高岭沟,因沟紧贴一面高岭,故名。东邻大荆镇磨沟村,西邻王河村五组,北邻大荆镇磨湾村,南邻麻街镇朝阳村。

圪崂子,因四面环山而得名,东邻王河村二组,西邻大荆镇口前村七组,南邻王河村二组,北邻卢家院。

苦拖沟,此地早先自然灾害严重,群众生活贫困,长期拖儿带女出门讨要,故名。

林沟,以前在此住过姓林的大户人家,故名。东邻王河村一组,南邻王河村四组,北邻本村三组,西邻本组五村。

王河,王姓人居住石墹河畔,故名。

刘家院,刘姓居住,形成院落,故名。东邻苦拖沟,西邻牧户关镇磨沟庙村南磨沟,南邻麻街镇北沟,北邻王家院。

薛家院,薛姓居住,形成院落,故名。东邻王河村八组,南邻牧户关镇小韩峪村新桥沟,西邻大荆镇南村红土岭,北邻王河村九组。

喻家沟,喻姓居住,村处山沟,清初得名。东邻王河村三组,西邻王河村九组,北邻王河村圪崂子,南邻大荆镇磨湾村二组,

王下沟,以前有姓王的人家在河边居住,沟以姓名。东邻王河村二组,西邻大荆镇口前村,南邻圪崂子,北邻磨湾村。

圆圪塔岭,地形特征圆而高得名,东邻本村五组,西邻朝阳村,北邻本村二组,南邻本村一组。

林家沟,林姓居住,地处山沟,故名。

陈家沟,最早陈姓居住沟内,故名。

草房台,地处坡台,早先建有草房,故名。

王家院,王姓建立村院,故名。

王夏沟,传说古代有名叫王夏的人居住此沟,故名。

旮旯,位于高山深沟谷内,极偏僻的地方,故名。

历代文人骚客笔下的麻街:麻街川历史悠久,风景秀美,民风淳朴,自古就是西入长安、东出武关的古驿道。麻街川作为商山古道上重要的一段,文化底蕴深厚,名胜景观众多。在这条古道上,千百年来,王侯将相、文人骚客、莘莘学子们留下了大量优秀诗篇。仅唐代,往来奔波于商於古道上的诗人就多达200余人,有的还经常往返于麻街川。白居易“七年三往复”,元稹“七度武关”,张九龄“四过商州”。李白曾在商州盘垣过七八个月,“苦吟诗人”贾岛辞去蓝田县令,落拓为僧时,曾以“无本上人”的法名,挂单镇安云盖寺。盛唐隐逸派诗人王维,虽半隐辋川,对商山水景观仍无限神往,曾以题“赠友人赴商州赴任”等形式,写过多首赞颂商州山水风光的诗歌。李频、许浑、欧阳詹、李商隐、杜牧、温庭筠、柳宗元、韩愈等著名诗人,往返路过麻街时,曾在商山古道上留下了许多不朽传世佳作。

在这段古道上,商州“八景十观”中的八景之一“仙娥削壁”和十观中的“灵岩松舞”和“溪岸桃花”均散播在麻街境内。

( 明)王如宗《仙娥削壁》:城西北十里许。自说法洞溯丹流入口,两岸皆山,独南山怪石嶙峋,于碧岭苍岑中忽起一峦,曰仙娥峰。纵横百丈,上下千寻,如斧削锦屏,刀分翠障。丹青斑驳,莓藓明灭,诚天然之图画也。若挂晓烟、凝晚晖、罥阴霭、散晴光、弄日月、搏斗星、吟好鸟、飞野芳、逐苍狗、趁白衣、瞬息之间而气象万千。白乐天入商,独爱此山,而纪之以诗,岂私好哉?良有以也。唐人名峰下水曰“仙娥溪”,名溪北驿曰“仙娥驿”,皆本此意。当时或有如刘、阮所遇其人者乎?惜不详其同来也。  仙姬何日去山衙?峭壁空留人望赊。  幛幕千寻晴带雨,芙蓉十里夜开花。  云飞毛女芳邻近,月挂峨眉胜侣遐。  万古词人经此过,溪边谁不欲停车?仙娥削壁:仙娥,指仙娥峰,削壁:壁立如削,峭壁。这是一首游历诗。作者描写了“仙娥削壁”秀丽袭人的天然胜景。

十观之一的“灵岩松舞”,《康志》有明代周仲麟原文及配诗。(明)周仲麟《灵岩松舞》:州西四十里由麻涧镇跻板南上十里许,有飞石嵌空,大可覆数百人。中位大悲观音像,因名大悲岩,岩后水自石出,曰白龙泉,祷雨辄应,亦名灵岩。槛外即临绝壑,壑南峰峦突起,名香炉山。右侧建毗卢,高阁上出重霄,下临远岫。周围白松以千计,独岩之上下左右奇形怪状,霜皮斑驳如白龙然。枝舞空中攫拿云日;根盘石上,蜿蜒林阿。至于悬崖数株,又酷似渴虬瞰涧,爪牙俱动。憩息之余,松涛泉响,耳根为之一清。飞岩欲坠嵌天峰,冉冉绿云点怪松。瞰涧浑如吸水螮,迎阳一似攫珠龙。泉分蠖蒂神湫冷,石引霜文爽气浓 时伴金仙涛韵发,宝花野鹤拟相从。灵岩松舞:灵岩,指大悲岩,商州城西40里麻街境内,据说因祷雨辄应而名“灵岩”。松舞,大悲岩周围多有白松,数以千计,时有松涛。这是一首游历诗,作者描写了“灵岩松舞”的奇异景象。

《康志》艺文志部分,还载有两首诗,一首题为《大悲阁》,是明代任庆云所写。任庆云是商州城南任家塬人,正德年间举人,时任陕州知州

《大悲阁》

唯时桃李荣,烂映岩前柏。

水涉兼山跻,颇觉闲情适。

夙怀中赏趣,怅此春游迹

因思听鸣淙,卧漱松下石。

傥逢骑羊翁,招游炼金液

归踪在烟萝,了与尘世隔。

另一首是清代当地举人孔吉人的《大悲岩》

《大悲岩》

杳杳秋深处,西岩胜概赊。

石憨蹲虎豹,水细画龙蛇。

老树参天合,幽篁覆地斜。

平生多逸兴,高卧即为家。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作者描写了大悲岩的石、水、树、竹的不同景致,抒发了不同凡俗的意向。孔吉臣另一首《麻家岭望州》: 

《麻家岭望州》

相传敷教地,一望尽狂氛

马集玄王庙,营侵四皓坟。

兵戈终日见,战胜几时闻?

寥落西风里,残山度雁群。

麻家岭:即麻街岭。

望州:远看旧商州城区。这是一首记事诗。作者反映了明末清初商州城区一片兵荒马乱、百姓饱受战乱之苦的景象。唐代诗人杜牧过商於古道在麻街作有《商山麻墹》

《商山麻墹》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桑垂柳十余家。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秀眉老父对樽酒,倩袖女儿簪野花。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麻街的商州十观之一:溪岸桃花《溪岸桃花》(清)柴懋擢州西仙娥溪之南岸,绕西山一湾,南北约五、七里,旷土平畴,桃林栉比。时当梅芳告歇,杏锦初收,一片红霞,鲜艳艳而夺目;半川赤蕊,香馥馥以袭人。色蘸春溪,似仙娥之含羞态;光摇古冢,如秦皓之带酡容。参差茅屋点花丛,堪作陵源图画;葳蕤桃英帘兰阜,足当庐岭追寻。况乎飞花送酒,好鸟催诗,夙称佳地。是以冠盖携壶,风骚橐笔,竞续盛游。呜呼!自李唐来,人风几换,而桃花犹然,真足以骄平泉、傲金谷矣!倚岸花明万树红,壶樽两两挹芳丛。 赚来赤帝珊瑚室,误入朱皇琥珀宫。锦浪层翻堤柳外,丹霞横抹野烟中。年年溪口人如织,争道仙源路已通。溪岸桃花:位于州城西5公里仙娥溪南岸。这是一首写景诗。作者描写了“溪岸桃花”宛若仙境的绮丽景色。

“商山无数峰,最爱仙娥好。”秦岭最美是商洛,商洛最美仙娥湖。”其中仙娥削壁、仙娥溪和当代的仙娥湖是文人墨客书写最多的地方。
    李白荡舟丹江上游仙娥溪后吟道“横天耸翠壁,喷堑鸣红泉。寻幽殊未歇,爱此春光发。溪旁饶名花,石上有好月。命驾归去来,露华生翠苔。淹留惜将晚,复听清猿哀。清猿断人肠,游子思故乡。明发首东路,此欢焉可忘”。白居易泛舟丹江之后有“我为东南行,始登商山道。商山无数峰,最爱仙娥好,参差树若插,匼匝云如抱。渴望寒玉泉,香闻紫芝草。”杜牧漂流丹江后所写《丹水》:“何事苦萦迥,离胸不自裁。恨身随梦去,春态逐云来。沉定蓝光彻,喧盘粉浪开。翠岩三百尺,谁作子陵台。”赵嘏做《沙溪馆(一作仙娥驿)》:“溪上邮亭气早秋,树边溪色绕床流。行人亦羡邮亭吏,生向此中今白头。”的诗句。

“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间。”晚年寄居洛阳的白居易曾一往深情地写下了如此这般怀念赞美商州山水的诗句。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王禹偁,对仙娥峰“仙姿孤秀压诸峰。采芝逋客怜贞质,化石佳人妬丽容。”“仙娥低粉面,”“多谢仙娥相管顾,”等倾诉。还嫌不够,挥笔已就《仙娥峰》:“窈窕奇峰叠古苔,望秦岭外势徘徊。巨灵非匹休期刻,毛女为邻合往来,傅粉微茫春雪在,坠鬟浮动晓云开,好邀上洛王常侍,时就岩前饮一杯。”爱恋仙娥情窦一发而不可收,狂赋《游仙娥峰后戏题》一首:“为爱一峰形窈窕,岂辞十里路崎岖。谁知不似阳台女,别后经宵梦也无。”仙娥峰成了王禹偁难舍的情人。可能是由于王禹偁太爱仙娥峰引来妻子的唠叨,王禹偁只好将仙娥峰换成西晖亭,但还是“望久情无倦,吟多兴无穷。阳乌看黯黯,归马恨匆匆。”王禹偁与仙娥峰难分难舍。 昔日驰名景观,如今有增无减,仙娥对镜贴花黄,四龙戏珠添华章,有道是:麻涧自古多景观,历代名士传诗篇。仙娥削壁奇峻险,丹江湖水灵秀蓝。大悲岩上白松舞,桃花溪岸桃花艳。湖心美景装心间,四龙戏珠声名显。

文人骚客笔下的“秦岭最美是商洛,商洛最美仙娥湖。”描述的景致就在麻街辖区。如今“秦岭最美是商洛已经成为享誉全球的商洛全境宣传名片。勤劳质朴、担当有为的麻街人正在以高昂的姿态、饱满的斗志,牢记嘱托、追赶超越,勇于创新、奋力谱写新时代麻街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篇章,为“一都四区”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时代贡献!

 

  作者简介:

QQ截图20211022205701.jpg

 

郭建辉,商州麻街人。喜欢地方文史,对商州本土姓氏家谱、历史传奇、古迹考证、地名村史、民俗文化等有研究爱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