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类信息 > 商洛 > 正文

商洛市持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力度

2024-02-05 17:58:39

来源:商洛市发改委一级主任科员 李军清

分享到:

       2023年商洛市后续扶持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和来陕考察时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易地搬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相关工作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发改委紧紧围绕“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以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社区管理、狠抓产业支撑、着力权益保障为抓手,全面推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防返贫监测和国家发改委后续扶持监测系统,易地扶贫搬迁49151184122人。全市共有易地扶贫搬迁6户以上集中247个安置点,其中,城镇安置4.11万户16.53万人,城镇安置率82.6%。其中,10000人以上安置点2个、3000人以上7个、800人以上50个。

二、主要作法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和来陕考察时关于“乐业才能安居”的重要指示精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指导县(区)发改局,市级相关部门要充分认清形势,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全力保障抓好后续扶持工作。利用国家发改委后续帮扶监测

网,狠抓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措施落实,及时防范化解致贫返贫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加强致贫风险监测,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二)开展专项行动。落实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开展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的部署要求,在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扎实开展专项行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增加搬迁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把增强搬迁群众和安置点内生发展动力作为主攻方向,以就业帮扶、产业发展、社区治理、社会融入、设施提升为重点任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三)完善配套设施全市为安置社区投入项目资金力度不断加大,为商南县教场沟安置点、镇安县铁厂镇和谐安置点、云盖镇花园社区安置点等,累计为搬迁安置社区投入1513.71万元,其中争取省级财政资金450万元,安置社区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融入感进一步增强。

同时,积极争取发改渠道中省衔接资金,按照重点要向安置点倾斜,确保搬迁群众参与劳动,千方百计增加劳务报酬的要求,2023年省发改委分两次下达我市中、省财政以工代赈项目投资计划369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以工代赈32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490万元,安排14个项目已全部开工。目前到位资金373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3200万元、省级财政490万元、县级配套445万元,已支付资金1899余万元,发放劳务报酬发放587余万元。分四次下达我市以工代赈示范项目投资计划6674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890万元,安排13个项目全部开工。目前到位资金667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4890万元、省级财政396万元、县级配套1388万元,已支付资金1115余万元,发放劳务报酬发放190余万元。

(四)拓展就业渠道。加强就业帮扶车间、社区工厂、就业帮扶基地等政策落实,促进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扩大当地就业机会。保持公益岗位规模总体稳定,优先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稳定家庭收入的易地搬迁零就业脱贫户劳动力和弱劳力、半劳力就业。全市累计建成配套扶贫车间190个,带动就业人数8841人,配套建成工业园区13个,带动就业人数4060人,配套农牧业产业基地或园区71个,带动就业人数20694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每户有1人就业的愿望。

(五)优化服务管理。强力推进落实后续扶持“三五”机制,800人以上全市68个的大中型安置点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了民政救助、创业就业、党务服务等窗口,开展一站式服务。按照“原籍管理地和林、居住地管理房和人”的思路,引导各安置点进一步优化社区管理服务,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服务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六)突出权益保障。全面推行“居住簿”制度,使搬迁群众享有子女就近入学、参合参保等12项权利和义务,解决了“人户分离”问题。通过上门服务、现场办公等方式,让群众就近就地申请和办理低保、临时救助等惠民政策,消除了“两头跑”。搬迁群众在安置地参与选举,促进搬迁群众社会融入。

(七)组织功能完善。为全市247个易地扶贫安置点,配齐党组织书记、“两委”班子成员、专职工作人员、“一员五长”等“四类人员”,单独设立党组织56个,联合成立党组织54个,挂靠设立党小组86个,选派党建指导员51名。新建安置社区28个、融合型社区48个、挂靠型社区171个,安置点社区管理实现全覆盖,物业服务实现全覆盖。鼓励引导行业协会商会以及慈善组织在产业、教育等领域和留守老年、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精准帮扶。完善“一约四会一榜”机制,推进移风易俗和新民风建设。

(八)强化督促检查。按照全市排查整改提升工作总体要求和六大排查整改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在全市发改系统苏陕协作、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以工代赈等重点领域,由县级领导带队开展现场督查两次,对查摆发现的问题,能立行立改的现场进行纠改,需要长期坚持的制定阶段性整改工作目标,限期完成整改任务。通过开展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改,达到强化监测预警、及时补齐补正、健全长效机制、消除风险隐患的目的,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不发生重大负面事件,不断提升发改系统工作质效。

二、特色亮点

      近年来,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紧扣时代脉搏,以满足搬迁群众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抓机遇、树典型、促提升,涌现出了镇安县“三五工作机制”为代表的工作亮点,得到省长、省委书记赵一德充分肯定,并先后两次做出重要批示在全省交流,国家发改委也作为案例在全国范围内作为典型交流推广。今年8月份,继陕西省发改委以“全力打造易地搬迁示范安置区典型案例”(三五)在全省推广后,国家乡村振兴局以“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推行创新三五机制 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实效”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10月份,全省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和以工代赈现场会在汉中召开,我市镇安县在大会上以“易地搬迁谋福祉 以工代赈促振兴”在大会上做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三、存在问题

一是个别搬迁群众仍需季节性返回到原居住地发展生产,增加家庭收入,这一现状在较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二是大型安置点依托县城而建,部分老人收入单纯依靠养老金、临时救济等补贴,这种低收入难以适应新的生活开支。是安置点配套产业规模小、产品层次低,效益不稳定,抵御风险能力弱。四是少数物业服务管理不到位,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尤其是搬迁群众对物业诉求十分强烈。五是部分安置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有待于再进一步提升。

四、初步设想

(一)完善政策措施,提升工作水平。认真落实中省有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常态化的防返贫动态监测,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统筹协调各部门按职责分工,指导各县区做好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全面推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二)聚焦群众增收,提升就业水平。鼓励各类企业优先吸纳搬迁群众就业,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对接“苏陕协作”就业帮扶,搭建企业和搬迁群众供需劳务对接平台,促进稳定就业。鼓励搬迁群众自主创办并以吸纳就业为主的微型企业。将公益岗位适度向安置点倾斜,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落实就业。

(三)统筹配套建设,提升宜居水平。结合新型城镇化战略,将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与迁入城镇一体规划、一体建设,确保搬迁群众和原住居民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务。推进安置点生活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工程,提倡创建文明小区,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