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全科医生少 服务人数多 家庭医生服务离"做实"有多远?

文章来源:西安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0-18 09:07:40
res07_attpic_brief.jpg
10月17日,新城区中山门街道党工委联合辖区爱心医疗单位,组织医务人员来到行动不便的老党员、群众家中义诊。 (记者 雷伟东 摄)

  ■记者 陈静                                      

  签约老人不出门

  就能享受到家庭医生服务

  “以前感到身体不舒服了,都不知道要去问谁,现在只要给我的家庭医生打个电话,马上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了。”家住益民坊社区的居民张爱琴长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但是由于自己一个人住,子女总是不放心。自从与辖区的土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以后,出现任何身体不适,她都会第一时间联系自己的家庭医生,子女放心不少。

  记者了解到,2012年,西安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启动了家庭责任医师签约服务。凡自愿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居民,均可享受建立健康档案、健康咨询、慢性病随访、向二级、三级医院转诊绿色通道、预约专家号、预留病床等服务内容;针对重点人群,还提供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等免费服务。而签约费用每人每年仅需要20元,而我市一家提供同类服务的市场化运作企业家庭医生的签约费是365元/年。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以家庭医生(社区全科医生)为核心,通过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的方式,为签约家庭和个人提供长期、稳定、安全、方便、有效、连续经济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儿童、肺结核、精神病人是重点签约人群。到2019年6月底,西安市所有基层卫生机构均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成立家庭医生工作室3052个,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552个。开展签约服务的医生4277人,家庭医生签约居民130.6万人,其中重点人群85.9万人。    

  部分老年人认识有误区

  对家庭医生还有些陌生

  不过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服务内容如此丰富的家庭医生即使签约费用很低,部分居民却对于家庭医生了解也并不多。

  桃园二坊社区居民罗玉清的老伴今年78岁,患有糖尿病20年了,他这种情况应该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点对象,但他并不知道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回事。刚刚退休不久的莲湖区益民坊社区居民张丽认为,家庭医生听起来不错,但现在交通很方便,有没有家庭医生似乎对自己来说作用不大。她还告诉记者,身边有签约的朋友经常电话咨询了家庭医生还是被要求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诊,反正最终都是要去一趟才能搞定,她认为那么家庭医生也没啥用,况且医院的设备齐全、医护人员水平高,还是去医院更让人放心。

  对此,桃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名担任家庭签约医生的全科医生邓医生详细做了解释。“家庭医生不等于上门服务,有些居民一旦听说上不了门,就抱怨没享受到服务,签约没用。实际上,有些病种并不适宜上门,部分诊疗手段需要特殊抢救设备和措施,医生上门反而增加了医疗风险,但这一点居民却不太理解。”他表示,家庭医生更像是一个熟人医生,原来有不舒服是不明就里地去医院,而有了签约家庭医生,就可以给签约医生打个电话,医生就会负责给你指出一个就医的路径,或者来社区就医就行,或者需要转诊到大医院。

  医生忙不过来

  “僧多粥少”影响服务质量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担当家庭医生的社区全科医生少,服务对象多、医生根本忙不过来,使得“家庭医生”这一服务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流于形式,也因此没有得到部分居民的理解。

  以莲湖区的桃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桃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常住人口 10.7万人,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仅有16名。服务对象与医生数量严重不符,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我市一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同时也是居民的家庭医生的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基层普遍缺乏全科医生,现实条件下社区全科医生要在完成本职工作同时再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因此医生只能尽量权衡自己的时间,经常不得不利用休息时间提供服务,力不从心。“签约对象中对于一些动不了的、失能老人上门问诊或换药、换胃管等医疗服务也都是要彼此提前约定好时间才行,不可能做到一个电话随叫随到的,2016年开始还要求探索基础服务包和增值服务包相结合的方式,让老百姓享受个性化服务,但人力有限何谈其他增值服务。”

  另外,桃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名全科医生向记者坦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招人难,留人更难,愿意留下来的人,有些在基层待几年后很快就会跳槽转岗。加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的工资待遇也没有因为家庭医生签约而增加,起不到激励作用,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家的积极性。

  专家建议:

  可适当增加签约费用

  西安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晖告诉记者,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本身是个好政策,如何让政策落到实处,让居民实实在在享受到该有的咨询、转诊、就医服务是重中之重。“全科医生缺乏需要政府部门拿出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全科医生的技能培养,增加全科医生的数量。另外,短期内也可以考虑通过评价体系,要求医院的临床医生,到社区担任全科医生才能取得相应的晋升资格,来增加全科医生的数量。”  

  “必须建立起家庭医生激励机制,同时应根据全科医生数量和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来提供相应的签约服务对象,注重签约实效而非签约率。”杨晖说,与此同时,应适当增加签约费用,细化家庭医生的服务,通过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宣传,避免居民因害怕信息泄露,表现出的不接受。

  “有病去大医院”不但是居民长期形成的就医习惯,也反映了居民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够信任的问题,家庭医生整体水平不高也是重要原因。杨晖认为,必须加快通过医疗联合体,让基层的医疗水平和全科医生的服务水平得到提高,才能让老百姓放心就医。“可以试着让三甲医院的专家去社区医院坐诊,也能一定程度上增加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影响力,增加居民的信任感。” 此外,在公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够完善的现实条件下,可以考虑引入社会资本来完善服务,形成竞争机制。

  提起家庭医生,不少人会认为这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儿,可能是富豪才享受得起的生活标配。可是在西安,越来越多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都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享受到了家庭医生带来个性化、连续化、专业化的健康管理,缓解了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现状。但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全科医生数量不足、激励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部分老年居民签约的积极性并不高,家庭医生可持续发展成了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