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天地 > 正文

商业气息渐行渐远 秦风秦韵百年流传

文章来源:西安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1-14 16:01:30

res23_attpic_brief.jpg

易俗大剧院给案板街带来浓浓的文化气息。

  ■记者 王昕 实习生 龙宛辰 文/图                         

  要问如今西安的60后、70后们,年少时最喜欢逛的西安商业街是哪里?东大街、骡马市、案板街等一定名列其中。因为和骡马市遥遥相望,这里曾经拥有浓厚的商业气息;因为矗立的易俗大剧院,这里又充满了浓郁的陕西文化;商业和文化的浓厚气息在这里交织,造就了不一样的案板街。如今,案板街还是那条案板街,易俗社依旧矗立在这里,白驹过隙,这里留下了一些什么,也失去了一些什么……

  案板街位于东大街西段北侧,与骡马市隔东大街相望,长235米,宽8米,北至西一路。晚唐时期,长安城缩建改造,都水监(相当于今水利部)迁往别处,其旧址变更为居民区,开店经营的景象随之出现,造就了如今案板街的雏形。据西安地名专家葛慧老先生介绍,在元代,案板街叫做南巷。这块黄金地段被当时的统治者看中,要建立起一个大的蒙古贵族居住区和元朝中央驻西北七省御使行台衙门,俗称台察院。台察院是政府的监察机构,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检察院。在历经了几轮变迁之后,案板街一带到清顺治年间改建成满城。葛慧分析说,明末清初时期,商品经济萌芽出现,这条满城中的南巷因卖案板,而由此改名为案板街。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案板街还有销售案板的店铺。已经在这里附近开了30多年店铺的周师傅介绍,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案板街先后有过平安商场、唐城百货这样在全市名列前茅的百货卖场,成为那个时期人们的购物天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案板街渐渐没有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商场,反倒是林立的各种小店铺活跃其间,经营的内容也变化较大,百货类基本退出,餐饮、通讯类唱起主角。而随着东大街的改造,这里则显得有些落寞了。

  由于地铁六号线正在进行施工,走在东大街被围挡后的狭小道路中,你可能都不会注意到案板街的存在。周末的午后,在阳光的照射下,案板街显得更加干净清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这里早已从专门售卖案板的街道变成了一家家手机商城,间或还有餐饮店以及小超市穿插其中。虽然繁华程度和几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但这里仍流出淡淡的商业气息。

  走到路北口西侧,易俗大剧院赫然映入眼帘。1912年8月13日,李桐轩,孙仁玉先生发起戏曲社,将戏曲带进老百姓的生活。他们在西安市关岳庙街(今西一路)设立了易俗社(原名:陕西伶学社)。1924年,鲁迅先生来西安讲学,连续五次在易俗社观看秦腔演出。在离开西安的前一天,捐给易俗社50块银元,亲笔题“古调独弹”4字,制成匾额赠给易俗社。而如今,易俗社原址仍在西一路上,而1993年落成的易俗大剧院则是一座现代化的演出场所。

  短短的案板街因为有了易俗大剧院的存在而有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著名作家朱鸿文章中提到,“给案板街增以文化特色的当然是易俗大剧院,制水磨石为磴,15阶,分两平台,可以登临前庭。有方柱10根,顿使其大显宏阔之势。金碧辉煌,檐牙高啄,尤出雅韵。”如今走到这里,眼前漆红的柱子,古朴的房檐在蓝天白云下格外恢弘,而站在门口的台阶上向里眺望,似乎能听到从剧院里传来高亢婉转的秦声……

  历史的年轮在这条短短的街道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每当易俗社的舞台灯光亮起,各种秦腔名角粉墨登场,这里仍是让西安人激动不已的一块“宝地”。这里保留着西安文化的肌理,这里的空气中流淌着秦风秦韵,这里就是让人常常回味的案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