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社会万象 > 正文

再访“湖南屋脊”:围坐火塘话新喜

2021-02-14 21:26:18

来源:新华

分享到:

QQ截图20210214212825.jpg

2月5日,张忠富(左四)在金河村脱贫户邓先鹤家中吹奏萨克斯。

新华社记者薛宇舸摄

 

  新华社长沙2月8日电(记者袁汝婷、薛宇舸)腊肉挂在房梁上,柴火烧得噼啪响,胸前戴着党徽的金河村扶贫队长、第一书记张忠富,正和脱贫户邓先鹤一高一低站在木梯上贴春联——春节前夕,记者来到邓家,这样的画面映入眼帘。

  一年前的春节,在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金河村,记者与张忠富、邓先鹤同过土家赶年。金河村所处湘鄂边界的壶瓶山,主峰海拔2000余米,因而得名“湖南屋脊”。时隔一年,在南方农历小年这一天,记者又来到同一户农家。

  “张队,邓大哥,这一年村里过得怎么样?”步入院中,记者打招呼。

  “过得好,喜事可多!快来烤烤火,我给你数数。”大伙儿刚在火塘边围坐下,张忠富就掰着手指头,聊起了过去的这一年。

  “先说头等喜事——去年你们来的时候,村里还有两户三人没脱贫,现在全都脱贫了,共181户572人。”张忠富脸上不无自豪。

  平均海拔1200米的金河村,曾经是湖南最偏、最穷的村之一,2014年人均年收入仅2800元,到2020年涨到14142元。

  “以前‘天路’全是泥巴路,雨雪天特别难走,现在一大半变成水泥路啦!”张忠富说起第二件喜事——通往白竹山片的路,截至去年年底,已完成11.8公里道路硬化。

  金河村白竹山片,曾是常德最后一个不通路的自然村。2018年,张忠富带领工作队和村民克服困难,在海拔1600米的悬崖上修了一条路,这条路被大家形象地称为“天路”。

  “不只路好了,手机信号也好了。”坐在火塘另一边的村干部田昌烟说,“白竹山、红耀、南岔都通了4G信号,以前走访这3个片,张队连电话都打不了,现在都可以拍照发朋友圈了,也是一件喜事啊!”

  “去年还说要帮村民找媳妇呢,成果怎么样?”记者又问。

  “这是最喜庆的一件事了。鼠年我们村有7个脱贫户脱了单。”张忠富说,“不过先鹤还没找到‘做饭的’,牛年还得努力!”一旁的邓先鹤,笑着挠了挠头。

  “以前,金河村连续多年都没办过红喜事,这一年热闹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敬淼补充道。

  “呐,高书记也是一喜。”张忠富笑着接过高敬淼的话头,“他是1989年出生的,上个月刚上任。以前村里都是老人小孩,有了他,还有年轻人回来创业,整个村子都年轻了。”

  欢声笑语中,邓先鹤给火塘添了一把柴,笑意盈盈却没说话。

  于是,记者翻出了一年前的采访笔记。“邓大哥,去年你说今年打算养一点土鸡,搞一搞产业,还记得不?”

  “记得记得,走,带你们看看去。”邓先鹤立刻起了身,领大家走出火塘屋,绕到屋后。

  推开一扇小木门,他走进篱笆围起的小山包,手里拿着簸箕,动作潇洒地撒出一把把苞谷粒,土鸡活蹦乱跳地从四面八方跑来,有的甚至飞到半空中,在阳光下奋力抢食。

  “一百只鸡,别说苞谷粒,快把芭蕉杆都吃光了。”邓先鹤看似埋怨,神情中却带着一点骄傲,“今年还养了2头猪、50桶蜜蜂,种了5亩茶叶。”

  回屋的路上,张忠富告诉记者,村里所有人都脱了贫,他却更忙了。“每天都想着怎么搭上乡村振兴的快车,想来想去,还是要搞好产业、培养能人。”

  如今,金河村的野茶、蜂蜜、金钱柳等特色产业年收入已有一千余万元,可他觉得这还不够。“牛年的新打算,首先就是要把产业品牌打响,对接高端市场。”

  火炕有柴火,炕头有腊肉,生活有盼头——邓先鹤说,这就是他眼里的好日子。

  张忠富心里有更大的愿望。“脱贫攻坚,让一辈子没出过大山的老百姓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如今,乡村振兴就是新起点,我们要把村子建得更文明、更美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