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叫好不叫座”的心理咨询

2023-12-16 11:15:51

来源:法治周末

分享到:

心理学从来没有轻松的时刻,一直在大海里漂流,一直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甚至也没有自己归属的彼岸,很难出现现象级的需求

《法治周末》记者 高原

最近十年,以前更多出现在电影里的心理咨询,越来越进入普通中国人的生活视野。

心理咨询平台“简单心理”在2021年1月12日发布了《2020大众心理健康洞察报告》。这份报告在对4万多人进行调研后发现,不论什么年纪、收入、行业或性别,77.54%的来访者表示,最让他们苦恼的就是“情绪压力”,即个体在焦虑或恐惧等情绪的作用下形成的心理紧张反应或状态。

从数据可以看出,有心理健康障碍的人越来越多,不过,这些人中能够接受心理治疗的并不多,心理咨询师的水平良莠不齐、高额的心理咨询费等因素,成了挡在他们前面的一道门。

走进大众视野

事实上,在我国,心理咨询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20世纪80年代,除了医院外,中国的高校系统首先引进了心理治疗与咨询服务,在那之后,心理咨询服务才逐渐扩展到社会上。

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富裕地区开始出现社会心理咨询机构,优质中小学开始流行设置心理老师。当时这个行业还没有准入门槛,任何人都能够成为心理咨询师。

真正走到官方视野,是在2001年4月,原劳动部推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就将心理咨询正式列入《中国职业大典》。从2002年起,全国统一的职业鉴定考试正式开启,也就是“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考试。

不过,直到6年后,心理咨询才真正进入大众视野。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涌现出了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各种心理疾病。“也正是这次机会,让不少人知道了心理学、危机干预、心理咨询这些概念。”壹心理创始人兼CEO黄伟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以黄伟强为代表的不少人,也正是那一年开始了创业。

此后,2017年,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国家取消了对心理咨询师的统一鉴定考试,心理咨询师退出国家准入类职业资格目录,相关的水平评价和职业规范交给了市场。

2018年人社部暂停心理咨询师的考试,官方发布文件中明确提出的是:“根据国务院放管服的改革要求……不再组织心理咨询师考试……同时也在文件中指出,行业协会可以自行组织考试认证,报备审批。”文件中并未否定行业协会组织考试。

在黄伟强看来,心理学从来没有轻松的时刻,他把行业发展的阶段形容为“奥德赛时期”——一直在大海里漂流,一直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甚至也没有自己归属的彼岸,很难出现现象级的需求。

从现实情况来看,这种判断有一定根据。

很多人对心理咨询的认知仍然停留在“聊天”上,既不认可心理咨询产生的效果,更没有花钱去购买心理服务的意愿。

即便愿意消费,心理咨询在中国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奢侈品”——心理咨询的平均单价在400元,而通常心理咨询的设置以周为单位。

不过,与公众的所认为的“心理咨询=暴利行业”印象相反,我国大部分心理咨询机构都不盈利,六成以上处于公益性运营、持平和亏损状态。

央视财经曾报道过,在有数百家咨询机构的大城市,新开业的机构前几个月每月只有一两个病人。

一项对一千多名重庆市民的调查显示,市内十家最大的心理咨询机构,分别只有10%左右的市民听说过,全市最知名的机构也只有14.8%的人听说过。

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在400位来访者中,有55.6%的人对咨询师说的话有所保留,不讲真话。对咨询师的指导,有66.7%的人在执行中会打折扣。

“不愿面对医生”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在国家卫健委2022年举办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抑郁症是有明显的心情不好,要持续一段时间才算是抑郁症,如果今天因为工作、生活、家庭或者各种各样的事情不顺心,但很快就过去了,这个不需要治疗,过去就过去了,就是一个抑郁的状态。但持续时间长了,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休息,可能就是抑郁症,需要治疗。”

据世卫组织估算,全球共约3.5亿名抑郁症患者,近十年来患者增速约18%,每年大约有100万人因为抑郁症自杀。

在我国,抑郁症的数量也不乐观。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超过9500万,这意味着每14个人中就有1个抑郁症患者。

不过,在一年内被诊断为抑郁障碍的患者中,仅有9.5%曾接受过卫生服务机构的治疗。即使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就诊的抑郁障碍患者中,也仅有7.1%得到了充分治疗。

北京市一家心理咨询机构的心理咨询师陈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很多人抗拒去医院心理科,这会令人不适,甚至有人会产生病耻感,他们不愿意直面医生”。

事实上,在确诊抑郁症之前,也有人曾向心理咨询机构求助。不过很多时候,价格和效果让部分患者放弃了心理咨询。

线上咨询火爆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线上心理咨询行业呈爆发式增长,此类服务受各线上心理咨询平台推崇。

心理服务类线上平台较为火爆的服务属“即时倾诉”或“心理热线”,收费通常比专业心理咨询便宜很多。

例如,网络平台上的心理咨询费用每次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时长约50分钟至60分钟,而“即时倾诉”收费标准为每次20元到50元,时长约25分钟至30分钟。

艾媒咨询曾经将这类服务定义为“轻咨询”,认为对于绝大部分用户来说,拓展自我认知、排解压力、解决一时情绪问题是主要消费目的。不过,平台对“即时倾诉”提供者的资质介绍并不严谨。

而针对“心理咨询”与“即时倾诉”区别,一些线上心理咨询平台并未尽到解释责任,或措辞模糊,或需多次点击才能查看相关解释。

线上心理咨询火爆的背后,亦存在咨询范围模糊、准入门槛降低、资质认定混乱、隐私易遭泄露等问题。

2021年4月,线上咨询APP“松果倾诉”因侵害用户隐私权益并未按要求整改,被工业和信息化部通报下架。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