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产业 > 正文

让“民族的”成为“世界的” ——传统民族产业类国贸基地的“破”与“立”

2024-02-06 16:27:32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记者 董家琛

分享到:

 

QQ截图20240206162553.jpg

鑫缘集团员工在广西基地采摘桑叶。 陈忠立 摄

  编者按: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以下简称“国贸基地”)是农业农村部培育打造的外贸骨干力量。2023年,农业农村部认定第三批106个国贸基地,同时将7家纳入国贸基地管理体系。目前已获认的国贸基地数量达到337个,基地企业的出口增速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充分发挥了“领头羊”作用。从本期开始,本报将从第三批获认的国贸基地企业中,选取传统民族产业类、禽蛋类、渔业类、茶业类、食用菌类等不同出口产品类型的主体,探讨出海经验,供业界及读者参考。

  一颗枸杞,平而不热,润肺明目;一匹丝绸,轻盈如水,柔软似云;一味中药,承载过往,流芳四海……华夏文明悠悠五千载,凝结着无数炎黄子孙的智慧;而一代又一代勤劳的人民创造出的中华传统民族产业,历经时间打磨,从鲜有问津到世人瞩目,不断焕发新生机。

  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华传统民族产业也被越来越多国家的人们发现和喜爱。记者采访多家从事传统民族产业的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以下简称“国贸基地”),发现他们将传统制作工艺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严守产品品质,创新推广品牌,带动农民增收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借着产品出口的东风,让中华文明沿着古道和新径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

  既坚守品质 也重视品牌

  品质是中国特色民族产品的立身之本,劳动人民坚守匠人精神,以高品质赢得好口碑。

  早康枸杞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早康枸杞”)以出口枸杞干果为主,辅以枸杞原浆和冻干枸杞,产品出口至荷兰、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出口量80余吨,将宁夏枸杞这一“红色名片”推广到更多的国家。“虽然枸杞出口更重价格优势,但我们始终坚持做高质量的枸杞产品。”公司业务经理王翠珠介绍,早康枸杞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积极推进质量认证工作,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犹太洁净食品认证、英国零售商协会认证等,为公司产品出海奠定坚实基础。

  手握品质这块“敲门砖”,国贸基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品牌推广方式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

  在“中国湖桑之乡”“中国茧丝绸之乡”江苏省海安市,自古以来当地人栽桑养蚕、缫丝纺织,孕育了许多知名丝绸公司。其中,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缘集团”)的“鑫缘”牌产品广受国内外客户的好评。2023年,该公司出口白厂丝、捻线丝、绢丝、真丝绸、服饰等产品至印度、孟加拉国、阿联酋、泰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出口额达2468万美元。

  鑫缘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忠立告诉记者,近年来鑫缘集团采用“互联网+丝绸”的营销模式,联动线上线下营销,进行产品推广,一方面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大型国际展会,线下对接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建立网店平台,运用直播带货等形式进行全方位产品推介,收效显著。

  除了积极谋划品牌出海,公司架构的出海也是国贸基地拓展海外业务的新探索。

  近年来,中医药在海内外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和成药业”)主要出口中药材、中药饮片至韩国、美国、泰国、马来西亚、英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2023年出口额达2亿多元人民币。为便于海外业务的开展,协和成药业在越南设立了办事处,负责产品推介和售后服务工作。“办事处的成立相当于在当地打出了我们自己的牌子,许多国外客户会主动到我们的办事处进行咨询了解。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他们打消了顾虑,增加了对我们产品和服务的信心。”公司副总经理赵维合表示。

  承传统工艺 融现代理念

  “枸杞树高低不一,而且果子很小,采摘不便用机械,大多靠手工。”王翠珠说,“每年六、七、八月份是宁夏最热的时候,也是枸杞采摘的季节,农民们起大早去田里采摘,晚上才能回家,中午只能在阴凉的地方稍作休息,很辛苦,而且利润很低。”

  王翠珠说,早康枸杞增加了一个一万多亩的枸杞种植基地,并与枸杞种植户合作,种植户按照标准进行生产种植,公司对符合标准的枸杞进行收购,解决销路问题。同时,早康枸杞也通过建立合作社进行技术培训,提供基地管理、采摘、包装、运输等普惠岗位,吸收周边包括许多贫困户在内的富余劳动力。

  虽然枸杞的种植过程相对传统,但其加工方面有很大的创新潜力。“我们把枸杞鲜果直接打成浆做枸杞原浆,并且分成小包装,延伸它的附加值,延长其保质期。早康枸杞的小包装枸杞原浆产品走红后,行业内其他企业纷纷效仿学习。”据王翠珠介绍,目前早康枸杞拥有年产3500吨的枸杞干果生产线、年产3000吨的枸杞原浆生产线和日产15万瓶枸杞原液灌装生产线。同时,公司建成了药品级无尘净化枸杞原浆灌装车间及冻干枸杞车间,并配备了冻干设备。2020年起,公司基于枸杞药食同源的理念,开发枸杞中药饮片。

  经过近几年来对物联网和数字农业的探索,协和成药业将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与公司研发的二维码追溯系统相结合,实现了中药材种植加工全过程24小时监控与智能管理,确保了产品信息可查询、质量可控制、去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客户可以通过平台二维码及时查看产品整个种植、生产过程,这样他们对我们的产品就更加放心了。”赵维合介绍。

  除了生产、加工的智能化,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理念结合创新价值链,也让中国特色民族产业焕发了新生机。

  跳出丝绸只能用于制作服饰的传统观念,鑫缘集团实施了个性化丝绸文化创意工程,建立起集数字化设计、数码喷印技术、智能化生产、互联网化服务销售等为一体的丝绸文化个性化定制创意平台,生产出丝绸名画、丝绸墙布、丝绸家居饰品、丝绸丝巾、艺术伞等创意产品。“我们曾与众多当代画家合作,将他们的作品与丝绸融合开发成系列整体丝绸家居软装饰品。”陈忠立告诉记者,鑫缘集团也将生态功能蚕丝被家纺制作、丝绸织造、桑叶茶制作、蚕丝护肤品开发、丝绸文创等与桑蚕种养等科普文化旅游进行“嫁接”,打造特色生态丝绸旅游文化基地,探索丝绸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更好融合。

  从技术出海到文化传播

  从中国各省市区到其他国家,鑫缘集团“把一只蚕茧、一根蚕丝演变为辐射和带动农村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大产业”。据陈忠立介绍,除与海安市7万多户蚕农签订为期5年的服务与保护价收购蚕茧的合同,配备技术团队强化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配套服务外,鑫缘集团还在江苏、广西、江西、安徽等省份和自治区的9个县(市)建成桑园基地40万亩,带动了25万户农户增收、52家丝绸企业发展和5万名劳动力就业。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迈入第二个十年、推动东盟等国家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鑫缘集团以自身的技术、管理优势与当地的原料和劳动力优势相结合,在越南林同省保林县工业区成立公司,从事桑蚕生产、鲜茧收购、蚕丝生产销售等业务,带动当地桑蚕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就业,并希望将中国的桑蚕文化推广到更多国家去,让丝绸在“丝绸之路”上再次复兴。如陈忠立所言,“桑蚕茧丝不仅是富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更是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珍宝。它让世界了解中国古老而灿烂的文明,成为友好邦交的纽带”。

  每个民族产业的背后都蕴藏着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随着产品和技术的出海,中华文明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也在潜移默化之中被更多人所接受和喜爱。

  中医药承载着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医学模式。在中医药文化发源地之一、神医华佗的故乡安徽省亳州市,百姓广泛种植中药,协和成药业等中医药公司在这片土地上成立、发展,身体力行地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

  “我们基地里有个大景观,景观里有两个明显的元素,一个是八卦图,一个是药葫芦。我们的客户,特别是国际友人来到基地后,都对此感到好奇。我们便借此机会给他们讲阴阳平衡,讲传统文化中的仙丹、成药,向他们推广中医药文化。”赵维合告诉记者。

  如今,协和成药业种植基地已集观光和生态旅游为一体,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媒体记者拍照打卡,让他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了解中医药文化。“每年五一前后,基地里的牡丹(根皮入药作‘亳丹皮’)和芍药(块根入药作‘亳白芍’)相继开花,花期有一个月左右。2300亩的流转基地成了粉红色的海洋,漂亮极了。那段时间我们每天接待游客几万人,基地周围都要进行交通管制呢。”赵维合笑道。

精彩推荐